在我国极地考察四十周年之际,远洋渔业科学与技术创新团队唐建业教授出版了《南极海洋生物养护:法律与政治》学术专著,全书55万字。该专著,在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围绕《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公约》起源以及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委员会实践,以南极磷虾渔业、南极犬牙鱼渔业、IUU捕捞、南极海洋保护区等具体内容为载体,系统地回溯分析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制度发展及其变化内在逻辑,深刻揭示了相关国家在这些制度设计与演变过程中的政治、法律及科学博弈。
随着世界格局从单极化向多极化发展,气候变化与生物多样性议题成为全球海洋治理热点,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同步进入了新阶段。在相关国家推动下,出现了一种以南极海洋保护区为载体保护南大洋生态系统的趋势,引发《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公约》宗旨以及南极生物资源养护委员会组织性质之争。南极海洋保护区建设进入面积目标和有效性的论战,犬牙鱼资源养护陷入科学、法律与政治的纷争,南极磷虾资源养护演变成为一个包含资源利用、气候变化、物种保护和海洋保护区等诸多因素的矛盾综合体。2022年12月《生物多样性公约》第15次缔约方大会通过的“昆明—蒙特利尔目标”和2023年6月通过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下国家管辖范围以外区域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养护和可持续利用协定》(以下简称《BBNJ协定》)将为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政治法律争议注入新催化剂。
2023年9月,我国外交部发布的《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的倡议与行动》提出,推动完善极地(包括南极)等新疆域的治理规则,“确保各国权利共享、责任共担。在制定新疆域治理新规则时,充分反映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和诉求。” 在南极推动这种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改革,除掌握全球海洋生物资源治理发展大势外,需正本清源地准确认知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制度发展的政治历史背景、法律制度设计内在逻辑及其发展变化动力等,以及当前存在的主要矛盾及其深层次政治与法律逻辑。
该专著是唐建业教授近10多年大发体育在线:南极及全球海洋治理实践与理论研究的成果。他不仅参与了2010-2022年间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委员会会议、《联合国鱼类种群协定》非正式磋商会议、BBNJ筹备委员会会议等区域与全球性会议,还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自然资源部和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相关专项等课题研究任务。全书共分10章,第1章和第2章是从南极条约体系视角认知与理解《南极条约》与《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公约》,以及南极条约体系下相关文书之间的法律关系;第3章至第8章详细分析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具体管理制度;第9章专门研究了南极海洋保护区,包括该议题发展不同阶段、具体海洋保护区提案以及该议题引发的政治、法律和科学争议。第10章是结论与展望,回顾总结了《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公约》和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委员会40多年发展历程,以及它们和全球政治之间偶然相似性;在此基础上分析气候变化与生物多样性两个全球最大多边主义议题以及《BBNJ协定》对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的影响。该专著最后列出了唐建业教授2018年以来撰写的9篇国家提案清单,作为附录,体现我国参与南极海洋治理能力的不断成长发展过程。
该专著是远洋渔业科学与技术创新团队研究区域渔业组织的一项新成果,体现了辩证历史思维、理论与实践结合、多学科交叉等特点,它以一个区域渔业组织为例,剖析了区域海洋治理体系中政治、法律、科学等要素的运用,为我国研究和深入参加全球或其它区域渔业组织提供借鉴。
(供稿:海洋生物资源与管理学院)